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1月14日在京召开,会议提出,司法审判工作,说到底是一项“守心”的工作。会议指出,要践行人民至上,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要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关系民心向背的“小案”。
践行“如我在诉”
“小案”用心办的瞬间里
感受司法的力度和温度
“假如我年迈的亲戚无人赡养”
“如果,在年老时无人照顾的是你,你们会不会寒心?你们因为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就置老父亲于不顾,你们对得起老父亲的生养之恩吗?”面对法官温柔却严肃的连环提问,争吵中的子女们纷纷低头不语。
老人有四个子女,可谓双倍的儿女双全,原本随小儿子生活,但由于四个子女之间平日颇有嫌隙,彼此推诿后小儿子也放任不管,老人只好自掏腰包入住养老院,但老人的积蓄无法长期支付费用,遂将四个子女诉至法院。
竹园法庭法官雷谣收到诉状后,认真思考“如我在诉”应当如何落实到这一件小案子中。“假设这位老大爷是我老家的亲戚,遇到这样的事找到法官,我希望法官坐堂判案、就案判案,还是借此机会耐心化解兄弟姐妹之间的心结,让老大爷真正老有所依,而不只是拿到赡养费去住养老院?”将心比心之后,雷谣最终决定把调解现场搬到养老院,选择了以解心结为目标,耐心倾听,谈亲情说人情,不断以亲情感化、换位说理的方式,细心劝慰四个子女,最终让兄弟姐妹四人心悦诚服达成了赡养协议,由二女儿照顾老大爷,其他三个子女每月支付生活费。虽然兄弟姐妹情还需要时间去修复,但老大爷的赡养问题得到了较为妥当的解决。
“假如我是外地上班族”
“当事人,你可以听到声音吗?画面正常吗?”
“刚才没有声音,现在有了。”
4月7日晚上7点,井研县人民法院审判庭依旧灯火通明,马踏法庭法官雷洋正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调解谭某与杨某离婚纠纷一案。
谭、杨二人于2018年上半年步入婚姻殿堂,并育有一子,双方度过了一段美好而幸福的家庭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感情逐渐淡薄而分居生活。最终,谭某向法院起诉离婚。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及时与原、被告双方电话沟通,双方均表示有调解的意愿,但被告表明只能在下午六点半下班后才有空闲。在聆听被告的需求后,法官雷洋心中也不禁浮现了一连串的思考“假如我是外地上班族,恰好有事需要参加庭审,可是开庭时间与工作时间重叠,无法请假或者调整工作时间去参加开庭,来回的交通费用又是一笔支出,每天挣的辛苦钱就花在路上了,那我该怎么办?顶着压力回去参加开庭?还是到时间了不去开庭,顺其自然,坐等法官依法判决呢?”法官雷洋本着民有所需,必有所应的原则,当即决定灵活采取“夜间法庭”+“云上法庭”的审理模式。
在庭前,法官雷洋耐心向双方讲解线上调解的详细流程和注意事项,确认网络信号顺畅,声音、画面正常后,法官组织相隔两地的二人“面对面”沟通。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在线上签字确认调解笔录。
“真的很谢谢法官充分考虑我的工作需求,选择了晚上网上开庭这既免去了很多麻烦,又实实在在的为我们解决了问题,法庭真的是在为群众考虑”。调解结束,双方当事人都对法官愿意调整调解时间表示感谢。
“假如我心急如焚”
“没想到这起案件通过你们法院司法确认后这么快就顺利解决了,不仅不用起诉来回奔波,而且还节省诉讼费,节省时间,确实非常便捷、高效。”老人张某某的儿子对法庭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示肯定。
老人张某某带着自己的子女一同来到马踏法庭想要申请司法确认,经法庭工作人员询问得知张某某的爱人敖某某于2024年2月去世了,但老两口的存款都由敖某某在生前分别存到了好几个银行,作为敖某某第一顺序继承人的他和儿子、女儿到这几个银行去取钱的时候均被告知需要有相关凭证才能取款,于是父女(子)三人在2024年2月19日上午通过当地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了一致协议,但当三人拿着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具的调解协议再次到银行去取款时,依然被告知无法取款,张某某的儿子又因工作原因需要尽快返回外省的工作地点,不能在本地耽误太久时间,所以很着急,只好到法庭来寻求帮助。
马踏法庭法官雷洋对三人的情况表示理解,“假如我是老人的儿子,本来这就是一个顺理成章又合法的事,肯定想快速解决问题,不耽误工作。既然大家都对继承没有分歧,自然不愿意与家人对簿公堂,花钱费时开庭审理,更不想让身体不好的老父亲来回奔波。”本着“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的工作原则,法官当即受理了三人的申请并依法审查了三人提供的相关材料后,认为三人在辖区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存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也不存在损害国家、集体利益或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于是将巡回法庭搬到了当事人家门口,马上依法进行了办理。在三人拿到裁判文书,露出满意的笑容时,既是对这次“零成本、速度快、程序简、效力高”的司法确认工作的一种认可,也是对法庭工作人员能够为他们迅速解决问题的一种肯定。
法庭干警本以为这件事就此画上了句号,然而却看到了当事人律师发的朋友圈,这位律师用朴实的语句对马踏庭干警“全力以赴、如我在诉”的工作态度予以了高度评价。
“假如我被违规辞退”
劳动争议纠纷,一头连着就业者,一头连着市场主体,处理不当既可能伤了劳动者的心,也可能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近日,井研法院竹园法庭顺利化解了一场劳动纠纷,被告当场履行,双方对处理结果都表示满意。
袁某2023年4月3日到某公司工作,2023年9月袁某因工受伤,休息15天,该公司支付了医疗费及误工费。但随后,双方因为误工费金额发生分歧,该公司于10月14日以袁某工作能力不足为由,与袁某解除劳动关系。
袁某向法院起诉,认为该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要求公司支付双倍经济赔偿金,且以公司在2023年的4月及10月未替自己购买社保,也一直未替自己购买医保为由要求公司补缴社保及医保等费用。
审理过程中,法官雷谣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站在双方角度思考,“假如我是这名被莫名其妙违规辞退的员工,我会觉得很委屈,这算是恶意开除并非我能力问题,我当然会希望法律可以保护我的合法权益。”法官雷谣坚持法理并用,引导双方当事人正确、理性对待矛盾纠纷,充分保护企业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醒袁某补缴社保等不属于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应向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申请解决,同时提醒公司要依法为员工参保,不得任意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要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法解除。最终双方达成调解意见,该公司当场支付袁某经济补偿金,并且双方都表示不再因此事再产生任何纠纷,这有效避免了当事人后期“夜长梦多、拖泥带水”引发的强制执行。
“如我在诉”不是一句口号
它需要每一位法官用心去感悟
以己之行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
增强当事人对法律的信仰
于细微之处
让当事人感受到良法善治的温度
在共情共鸣中
解“法结” 化“心结”